回想一下以前自己在學時 , 是不是班級裡總會漸漸劃分出一個個小團體 , 而不論是 志同道合的自然聚結成一組 , 亦或是到處探尋的孩子 , 尋找著能不能有所依附的group , 總之 , 分析下來 , 整個班級一定會有出現像 愛出鋒頭的領導型人物領導人物旁的小跟班-----通常個性也是屬於外向活潑 , 但特質表現不是那麼明顯的人不分派系型 , 論誰都能與之相處融洽 , 人緣好 , 但有時人云亦云 , 缺乏自我判斷能力” , “沉默、乖巧、能安靜的在旁默默等待型孤鳥型----個人主義較強,總愛獨來獨往,人際關係相對薄弱剩下的人也分不出什麼型 , 但仍會在每次分組後也自然的聚集在一起

 

其實,無論孩子偏向哪一型,總能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適應與生存方式,像是沙灘上的螃蟹, 在適時適地的逃過人們的追逐後,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窩,在這大環境中駐留下來。

 

學社活動就如同一個小型社會般,在這裡習得最難能可貴的是人與人間的相處,無論是學伴之間或是師生關係,都同樣需要學習、學習再學習,尋求出一套共同平衡又和諧的關係!

 

將近三個禮拜來,孩子們時而的摩擦與爭辯,往往在當下就能出現一、二位勸導者,爭執中的當事人會因為有同伴間的勸導或老師的制約,很快的便能『約束』自我,無論當下心中仍存在著不滿或是不解的情緒,但卻能以這是個『群體生活』的態度來尊重。而事後,我會再度的告知孩子,我們應如何對待彼此,或是選擇更佳的處理方式!這些品德教育不是case by case的處理,事發後就沒事了,因同樣的戲碼會不斷的重覆上演,我們唯有時時的提醒與教育,才能在孩子的心中慢慢的深植下去。

 

這星期,我們延續了上週未盡完成的“拼圖”,由小智老師的協助,利用日本黏土當作拼圖的底,讓她們動手柔捏,說實在的,我真喜歡這種黏土柔軟的觸感,無味而且很乾淨,孩子們也個個很興奮的努力完成!















為了這星期三我們要去四號公園欣賞『岩崎知弘---日本著名兒童繪本畫家』,我們除了做了行前介紹,更於觀展後再次欣賞了岩崎知弘的畫作與感受當時戰亂的時空背景,其中一幅『蕃茄和女孩』的創作意義是因一個小女孩小良子因戰爭而被灼傷,躺在床上告訴她的媽媽想吃蕃茄,媽媽為了尋找蕃茄而外出,卻在回到病床前,發現小良子已經死了,媽媽痛苦且悲傷地自責著說「一定是我光給她吃蕃薯,而把她給害死了……….」,我邊講述著這畫作的喻含,另外也想到了由日本作家野坂昭如所描寫進而改編為動畫的『螢火蟲之墓』,因為孩子們都未曾看過這部片,於是我另外又講了在太平洋戰爭末,受戰火波及的日本,一對兄妹在離開寄人籬下的生活後,來到無人山洞,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,而唯一的慰藉就是抓取閃閃發亮的螢火蟲,在漆黑的夜裡求得心靈上的寧靜,然而,兄妹倆的生命,也如同螢火蟲一閃一滅般,逐漸地慢慢消逝……,孩子們在聽完故事後都希望能看到這部動畫,所以下星期我們將再安排一個午后觀賞,以延續著這週所沉浸的主題!





另外,曾擔任日本NHK著名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的黑柳徹子所寫的『窗邊的小荳荳』,因書裡許多插畫都是來自於岩崎知 弘女士的畫作,因此,我們可愛的Bindy也特別記得這件事,從家裡帶來了這本書與大家分享裡面的內容。謝謝Bindy,妳真的很棒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mem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